簡稱心輔系,學生專長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統計學、計量學、精神醫學、心理諮商、學校輔導、青少年問題與輔導等;因此,此系培育出無數中學輔導老師、生涯規劃教師、心理諮商師、法院心輔員、法院心測員、法院觀護人。
本校各系所簡介
學生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局、處首長,又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此系學生所修的課程為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程的進階版,其中想進入中學教書的學生都會雙主修或輔系一至兩個專業科目。
簡稱特教系,培育特殊教育相關領域之人才,包含:中等以上學校特殊教育師資、大專院校資源教室輔導人員、教育行政人員、身心障礙者就業輔導人員、各類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基金會服務人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聽力師、社工師等。此系課程設計上分為智障、語障、聽障、視障及資優五組,目前學生可由身心障礙組、身心障礙+資優組、資優組三組中至少選一組為必修。
簡稱社教系,學生專長包括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 ( 企劃 ) 、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以培養傳播新聞媒體企業、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經營人才。
簡稱公領系,教授公民教育、學生事務及活動領導之理論與應用。以公民專長來說,培育中等學校「公民與社會」師資、公私部門所需之法政、財經、學務及教育等人才。以戶外專長來說,培育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師資、公私部門所需之營隊及活動領導等人才。
簡稱衛教系,是台灣唯一培養衛生教育人才的場所,培育出無數中學健康老師、健康促進管理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師、健身運動指導員、緊急救護技術員等等。此系學生有運用健康科學專業知識的能力,除了能規劃、執行及評價衛生教育計畫,還可以提供健康諮詢與健康管理。
簡稱人發系,分為家庭生活教育組、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家庭組培養有志從事家政教育或家庭之教學、研究、行政、推廣、傳播、輔導、諮商等人才,如中學家政教師、家庭生活產業企劃執行人員、政府及非營利組織家庭教育專業人員。幼教組培養有志從事嬰幼兒發展與教育之教學、輔導、諮商、行政、傳播、推廣、研究等人才,如高職幼保科教師、保母等。營養組主要建構堅實的基礎食品營養知識,在教學課程亦包含餐飲領域,輔導學生考取烘焙、調酒和中西餐等技術事證照,培養目標包括營養師、營養科學研究人才、中等學校餐飲科師資。
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學生具有體育運動專業學科知識能力、學校體育運動課程規劃實施能力、體育運動專業技能示範及分析能力。未來發展包括中等學校體育科教師、運動教練、體育行政人員、運動科研人員、體適能指導員、運動行銷員等。
培養優秀運動選手、競技運動指導人才、特殊專長的體育教師,學生具備個人專項技能、運動傷害的預防與防護處理能力、運動競技活動實務的能力。未來發展包括運動選手、運動教練、運動教練、體育行政人員、運動科研人員、體適能指導員、運動行銷員等。
此系培養學生傳統與文化素養,文學鑑賞、分析、創作與研究之能力,分析語言文字之口語傳達和文字讀寫的能力,是優秀中學國文教師、補習班老師、新聞媒體工作者的搖籃。
此系培養學生從事英美文學、語言學及英語教學研究與教學之能力。除了培育各級學校優良英語師資外,也加強教授應用英語方面的課程,如翻譯、口譯、新聞英文、應用英文、財經英文、外交英文。
此系培育出無數優質中學歷史教師、史學專業人才及文化產業工作者,具備歷史專業知識、資料蒐集與解讀之能力、歷史教材設計的專業、文史相關議題之闡述能力、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知能等。
此系除了培養中學地理師資,亦訓練環境監測與防災、國土規劃、GIS設計與應用、觀光規劃實務專業人才;所學兼顧理論與實務,從地理學的空間、人地、區域、地球科學出發,涵蓋自然、人文、區域、地理學應用四個面向。
此系培育臺灣文學研究、臺灣語文文化傳播與教育的學術專業人才,包括各級文化單位與文史工作室之文化行政、文史調查、文獻編撰人才,以及中小學本土語言與文化師資等,亦有畢業生投入大眾傳播媒體及文化創意產業,從事文化推廣、傳播與創意行銷。
分為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國華組的學生國籍涵蓋30餘國,文化背景多元,系所固定舉辦傳統節慶、中文競賽、校外參訪等活動,使學生均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華語及掌握華人文化,返國擔任華語教師及續留台灣擔任外語教師不在少數。應華組因應全球興起的華語熱而成立,科技的日新月異使系所致力培養學生具備多媒體教學、線上教學的能力,此外學生還擁有深厚練達的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知識、語言學的知識、外語教學的能力、第二外語表達能力,與外籍人士交流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等等。
分為漢學與文化組、政治與經濟組,培育跨領域能力之科學研究與應用的人才。學生具備國際漢學與文化思想、區域政治與經濟的深度素養、東亞地區第二外語(如日語、韓語)的實務能力、評論撰述學術論文及編撰學術專書的能力。未來發展包括文化編輯、財經人才、外交翻譯工作者、行銷企劃人員、記者、書報編輯、企業行政等。
學習科學是以科學的技術,透過資料的分析,了解各類學習的歷程與效率,並經由教學、數位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創新提升學習效果。此學程學生具備數學知識、統計知識、程式撰寫能力、資料分析能力,學習心理知識、學習軟體設計製作、資訊應用、人機互動知識等。
此系培育良好數學專業、應用數學及數學教育研究人才、中學及大學之優良數學師資以及能將數學應用於各方面的人才,如精算師、銀行、證券公司分析師、理財規劃人員、主計處、國稅局公務員、文教機構從業人員等。
此系造就優秀之物理科學研究人才、中學物理科、理化科師資、高科技產業、電子業、光電業、半導體製造業所需人才,學生具備物理理論和實驗能力、邏輯推演與歸納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統整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等。
此系旨在培養化學專業人才與中等學校理化及化學專業師資,進入工業界服務者亦不在少數;學生具備化學專業知識、熟悉實驗與儀器操作的能力、熟悉資料檢索及整理的能力等。
簡稱生科系,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生物科技相關之研究員或研發工程師,學生具備生命科學之專業知識、運用生命科學相關研究方法與技術的能力以及運用相關科技並精熟儀器操作的專業等。
簡稱地科系,培養學生地球科學五大學術專業–地質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具備操作地科儀器、野外考察、探勘和戶外觀測之能力,未來出路包括中學自然、地科教師、中研院、國家實驗研究院之技術人員、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之氣象播報員、技術人員、天氣風險評估師、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技術人員、礦石探勘師、中油、台電公司技術人員、地球物理師等等。
簡稱機電系,學生具有運用數學、物理及機電工程知識的能力、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設計機電工程系統、元件或製程的能力。未來出路包括高職機械科教師、製圖科教師、模具科技師、機械木模科教師、機電科教師、鑄造科教師、板金科教師、配管科教師、機械工程師、機構工程師、機械廠之技術人員、熱傳工程師、流體機械工程師、半導體產業之廠務工程師、薄膜製程工程師、自動化工程師、元件測試工程師、捷運工程員、電信工務類專員、台電中油機械檢修類工程師、台船機械製造類工程師等。
簡稱電機系,培育學生運用科學、工程知識、物理數學與電機電子工程技術的能力,學生能發掘、分析與處理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未來出路包括高職電子科教師、電機科教師、控制科教師、資訊科教師、公私立學校技術人員、電機工程師、電子工程師、韌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自動化工程師 (電控工程師) 、設備工程師、RF射頻工程師、網路工程師、積體電路佈局工程師、電力工程師、電信工程師等。
培育工業技職教育師資和能源應用、車輛技術、科技管理等產業創新研發與設計、管理之人才,包括高職冷凍空調科教師、冷凍空調維修工程師、系統監控工程師、技師、設計師、無塵室空調工程技術人員、高職汽車科教師、國科會專案研究助理、車輛維修人員、汽車修護教育訓練人員、汽車銷售員、車輛研發測試檢驗人員等。
簡稱科技系,以培育學校及企業之人力資源發展、科技產業之製造與設計專業人才為目標。學生具有運用科技以解決問題之能力、應用科技於教育訓練之能力、規劃及執行人力資源發展專案之能力、科技相關機具與材料的運用之能力,未來發展包括中等學校生活科技教師、人力資源專員、產品企劃人員、數位教材開發人員、網路工程師、程式設計師、系統工程師等。
簡稱圖傳系,以培養影像傳播製作的企劃創作人才、印刷出版科技的設計、經營與管理人才、數位傳播科技的設計、發展與管理人才為目標,具有圖像、文字及聲音之整合製作、出版與經營之能力、藝術整合與設計之能力、認知智慧財產權、產學合作技術轉移與授權等專業法規知識之能力,未來發展包括高職圖文傳播教師、美工科教師、廣告設計科教師、電視電影科教師、印前製作與美工工作人員、出版與編輯工作人員、印刷機械操作維護工作人員、影片製作技術人員、廣播電台與電視台節目製作企劃人員、多媒體內容設計師等。
簡稱資工系,以培育資訊工程及科學專業人才為目標,包括中等學校資訊科教師、公私立大學校行政人員、中央研究機構助理、程式設計師、電腦業務工程師等,學生具有軟體開發能力、資訊系統發展分析與整合的能力,並瞭解資訊系統軟硬體的關係及運作原理。
分為視覺組與產品組,課程橫跨視覺、產品、室內、媒體等四大領域。培育具備設計學理、創作及教育推廣能力等專業人才。未來發展包括各級學校藝能科教師、多媒體與動畫設計師、廣告設計師、媒體企劃師、產品包裝設計師、商業設計人員、美術編輯、出版社編輯、企業形象設計師、插畫師、文化創意建設人員等。
分為西畫組與中國畫組,教授藝術理論、繪畫創作理論、藝術表現基礎技法、藝術史等,培養學生具備視覺藝術創作技能及美術教育實務專業能力,未來發展包括各級學校美術科教師、博物館/美術館、畫廊/藝術中心從業人員、藝術顧問、藝術創作者等。
簡稱表藝,著力發展音樂劇場、表演藝術行銷及演出合作,使學生具備編、導、演及劇場技術等能力,課程以作品及專案計畫為導向,讓學生得以從實作中強化學習成效,體驗美感、創意、創作、行銷等專業領域,就業發展則包含表演藝術界之專業表演者、劇場導演、劇場技術人員,藝術行政領域則包含藝術企劃、製作人員,教師界則包含國內中、高等學校表演藝術教師、音樂演奏與演唱教師等。
培養音樂表演、教學與學術研究人才,學生具備獨奏(唱)/合奏(唱)技巧、作品文獻等知識、音樂理論與分析、音樂學、音樂教學等知識,未來發展包括演奏家、演唱家、音樂創作家、中等學校音樂教師、社會音樂中心、機構教師等。
以培育具全球視野及創新力的領導與管理專業人才為宗旨,藉由產學合作來豐富學生之實務經驗。學生嫻熟企業營運知識、具備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及組織領導的能力。未來出路包括專案管理人員、行銷類人員、產品企劃類人員、財務類人員、業務代表、財務管理機構人員等。
簡稱教政所與課教所,培養中階教育行政與學校行政人才、中等學校師資、文教機構管理與企業教育訓練人才、文教產業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人才。
簡稱復諮所,培育職業復健人才、心理復健人才。學生熟稔諮詢技術、復健服務體系並具備評估身心障礙者特質與需求的知能。未來發展包括特教班職業輔導員、就業服務員、復健諮商人員等。
分為電腦教育及數位學習專業。電腦教育工作包括中小學電腦教師、系統管理師及資訊組長等職務,數位學習專業方面則包含企業、學校和政府所徵聘之數位訓練規劃師、數位學習設計師、數位媒體設計師、數位學習講師、及數位學習工程師等職位。
簡稱圖資所,培養圖書資訊機構、學習資源中心、數位內容管理人才,學生具備知識組織之方法、整合應用數位與網路科技的能力。未來發展包括圖書資訊人員、檔案管理人員、圖書教師、數位教材設計人員、文件管理師、資訊網路管理師、系統分析師、網站規劃人員、資訊架構師等。
此所學生具備極為流利的中英文能力、文本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轉換技巧、跨文化溝通能力等。
培養臺灣史研究專業人才、專業優良師資、臺灣文化工作者,學生具備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能力、獨立調查與訪問的能力等。
培育具備審美涵養與重視文化資產保存及維護的藝術史研究人才,學生具備作品分析與文獻資料蒐集的能力、藝術鑑賞的基礎能力、教導、傳播、寫作、編輯、翻譯能力等。
致力於台灣傳統音樂文化的深入研究、展演教學及資料典藏;近年將研究觸角拓展至台灣原住民族與鄰近南島語族,邁向多元化發展。
簡稱科教所,強調科學教育的實務演練,提升中、小學及技職學校科學教師的科學教育素養。學生具設計、發展及評鑑科學課程之能力。
簡稱環教所,協助學校及社會之環境教育,培養推動永續校園、自然教育中心、棲地生態保育教育、環境學習中心之人才。
配合國家高科技發展政策、解決光電科技產業人才荒,學生瞭解光電工程、光電電子與光電電磁等知識,具有執行光電實驗的動手操作能力。
研究氣候與海洋變化及二者交互變動的機制,學生熟知海洋特質與海洋科學教育知識,並瞭解海洋科技之發展歷史。
培育人資、管理、跨文化專業人才,學生來自世界各國,具備全球化人力資本感知、組織策略與諮詢輔導知識等。
培育家庭社會工作領域之服務與管理人才,學生具備社會工作的實務能力。
培育政治學研究與教學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學生善於演講與表達,並具備比較政治、國際政治、國際法、國際政治經濟學等知識。
培養學生成為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開創新媒體之新時代人才。學生了解跨國及本土傳播產業之重點課題、流行及後現代傳播消費文化特質並具有新聞產製與敘事研究、話語分析的能力、新聞採訪寫作與專題企畫的能力。
培養歐洲文化與文化觀光之專業人才,推展民間對歐洲各國文化的認識。學生瞭解多元歐洲文化及其現況、觀光文化研究之理論與實務,具備運用第三或多國語言展開跨文化之研究與溝通能力。
提供運動與休閒產業所需之課程教學,學生具備運動休閒與餐旅產業經營能力。
培育具全球產業分析能力、經營能力與策略規劃能力之企業經理人。學生具備決策制定的能力、組織與領導的能力、溝通、協調與談判的能力、流利的外語能力、善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概念化抽象思考的能力。
培育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重視企業倫理及國際化思維的專業經理人才、卓越領導人才。學生嫻熟企業營運知識、具備領導、溝通與協調的能力。